台中市首先三讀通過了禁騎燃油機車「臺中市發展低碳城市自治條例」,
儘管政策引起機車族相當大的反彈,
但可以想見低碳以及尋找替代能源方案無疑已經成為未來生活必然的趨勢。
在越來越注重環保以及綠色能源的現今,電動車的議題也隨之而起,
沒錯!今天要分享的主角就是——電動車。
究竟電動車比起一般燃油車到底好在哪裡?
對未來的交通運輸又會產生哪些革命性的影響?
電動車也有它的缺點,而這些缺點是否會跟燃油車輛一樣造成環境污染的疑慮呢?
面對這些大哉問,
如果你現在對電動車的看法還停留在這樣:
那現在正是跟著我們一起「回到未來」的好時機!
不過不是搭乘著電影中布朗博士的時光機:
而是現在Tesla汽車最新的電動車:Model S。
(這次將會以在純電動車中最俱有代表性和話題性的Model S作為代表)
故事得從"Tesla"這個名字說起。
取名"Tesla"是為了紀念一位跨世紀的天才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我們現在所用的交流電(AC)便是由他發明的,不幸的是在他發明交流電之前,
有一位當時著名的發明家已經先發明了直流電(DC),
那位發明家就家喻戶曉的發明大王——愛迪生!
(Thomas Edison)
兩者的發明產生了利益上的衝突,
因此特斯拉受到了當時權威(就是愛迪生!)所打壓,
這場電流之戰的結果讓特斯拉的名字在歷史上被除名。
但Tesla汽車的崛起使得Tesla這個名字再度浮現到世人眼前,
不僅僅是紀念他對於交流電的成就,Tesla汽車在2008年上市的Tesla Roadster便是使用直接從特斯拉在1882年的原始設計繼承而來的交流發電機。
在Roadster各國銷售情況大好後,
Tesla汽車研發和推出一款跨世代的全電動車:Model S,
而Model S在市場上也是供不應求,除了優異的外型和性能外,
相較原本的燃油汽車,電動車Models有著以下特點:
- 特別的使用者體驗
讓駕駛人能在中央控制面板上做到所有想要做的事情,這樣的做法是相當新穎並且創造了完全不同以往的使用者體驗。
- 安靜
相較於燃油引擎會產生的爆震,全部由電力馬達驅動的電動車幾乎是完全無聲的;這樣的特性不只帶來更佳的駕駛品質,連帶也減少了車輛對周遭環境的影響和干擾。 - 零廢氣
由電力運轉的車子是不需要排氣管的,因為電動車並不會製造任何的廢氣排放,同時也不會有因為汽車過於老舊而成為惱人烏賊車的問題。 - 油價 v.s 充電費用
雖然兩者在台灣都不斷的在攀升,但這不是一場「絕對會上漲vs.還是一直在漲」的矛盾大對決;顯而易見的,石油是有限並且一直在減少的資源,而電力卻有著太陽能、水力、風力……等永續的取得方式;Tesla就建置了免費的太陽能充電站(Supercharger),只要三十分鐘的時間就足以讓Model S至少再行駛320公里;(走國道一號的話,從台北市到高雄市約為350公里)如果趕時間的話也有免下車更換電池的服務,甚至比進加油站加油還要更快,看看Tesla的展示影片就能感受到它更換電池的神奇!
儘管電動車有著種種優點,被產業界認為是值得研究的新趨勢,它仍然不是最完美的,
因為在電動車被廣為接受前,還得克服以下幾個考驗:
- 價格
Model S的價格在美國為85,000美金,相當於一檯BMW 750,這樣的價格並不親民;除了因為Tesla對市場的目標是瞄準高階客層之外,主要問題還是來自於電池技術的高成本,除了考量到續航力之外,同時也必須考慮到對重量的影響;因此電池技術的突破,將會左右電動車進入一般民眾可負擔範圍的時間。
- 電動車真的環保嗎?
儘管既定印象會認為電動車不會排放廢氣,對環境來說是相對友善的,但事實上仍須將電力的來源給考慮進去才能下定論。在《環境科學和科技》(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中,環境工程教授Christopher Cherry和同事的研究指出,如果是電力來源是來自化石燃料的火力發現,其實電動車每1,000公里排放出的空氣污染比傳統汽油來的高,因此如果直接以碳的排放量來論定誰才是真正的環保並不客觀,遑論台灣正是以火力發電為主要的發電方式;關鍵還是在於電動車需要一個再生能源供應的系統。
因此,電動車對我們未來生活帶來的影響也許不僅止於正面的幫助,
在想像未來車子不再有嘈雜的引擎聲、大馬路也不再因為汽車而烏烟瘴氣的美好光景時,
我們也得好好的反思關於能源問題的前因後果。
如果想為地球盡一份簡單的心力,共乘是減碳減油又簡單的好選擇,
上Carpo找到你的共乘夥伴一起拯救地球吧!
(想知道更多關於共乘的說明請看:共乘是什麼?)